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更多1 > 正文
编号:11611722
血液透析中的静脉用药与血液标本采集-靳清.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8kb)。

    血液透析中的静脉用药与血液标本采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靳清

    静脉用药和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每一位透析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正确的使用静脉药物和采集标本是每一位护士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1.静脉用药:

    静脉输液是通过外周表浅静脉,应用头皮针进行穿刺,利用重力﹑压力来进行输液。

    在血液透析中,首先应该考虑药物是在透析当中还是透析结束后输注,要根据药物的分子量来决定,通常分子量大的药物可以在透析过程中输注,分子量小的药物因为可以通过透析器膜,应该在透析后输注。

    1.1 铁剂的使用 血液透析患者用口服铁剂是可以的,但很难保持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血清铁蛋白>100ng/ml和Hgb/Hct在11-12g/dl/33%-36%。为了维持Hgb11-12g/dl,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常规使用静脉铁剂治疗贫血。

    输入静脉铁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进行静脉试验:配置方法:蔗糖铁100毫克/5毫升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

    第一次输入应先静脉给予25毫克的试验剂量慢滴20分钟,如果没有即刻的过敏反应发生,再将剩余的75毫克铁剂输入,以后可以每次给予常规剂量,输入时间大于30分钟。

    铁剂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透析膜,可以在泵前补液口进行输入。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

    促红素通常有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方法。血液透析患者应首选皮下注射的方法。因为皮下给予相同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其血中升高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维持时间更长。很多比较皮下和静脉方式给药的资料表明,皮下注射是有效的,且在多数患者比静脉注射方式更有效。因此贫血治疗推荐首选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方式。采用皮下注射时,应变换每次注射的部位。血液透析患者经过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方式的比较,皮下注射引起明显的疼痛,常常愿意接受静脉注射的方法。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透析结束时,将促红素抽吸干净,不要残余药液,以免剂量不足,由静脉壶推注。再抽吸2毫升空气再次注入将静脉壶上加药管内残余药推入静脉壶内,回血结束透析。另外促红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需要在2-8度避光保存,所以要注意现用现配,不宜在室温下长期放置。

    1.3 血及白蛋白的输入

    输血及白蛋白时应从动脉补液口输注,利用血泵的转动将血及白蛋白滴入,另外如果患者是无肝素透析,建议血及白蛋白应从外周静脉输入,以免增加透析器的凝血。

    1.4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通常是每日一次,要在透析后输入。

    2.血液标本采集

    正确收集采血标本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采集标本必须要做到操作规范,加强责任心。了解采集标本的方式及

    血样的运输﹑储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如果透后BUN血样采集的时机不合适,即使使用相同的公式计算KT/V也难以比较不同血液透析单位的透析剂量,制定准确的程序将增加透析剂量的精确性和可比性。为此,血液透析工作组制定了透析前、透析后采血测BUN的程序。

    透析前和透析后BUN的血样必须取自同一次血液透析。

    测定BUN血样采取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透析前BUN应在透析前即刻采血,并防止盐水及肝素的稀释。

    在取透析后的BUN血样时,应减慢或停止血泵运转,以防血样被再循环的血液稀释,并使BUN反弹的影响降至最低。

    原理:血液透析中BUN浓度变化的准确性评价取决于血样采集的正确。采集透析前和透析后血样必须控制下述因素:采血部位,应用的针,血泵和透析液泵的转速,超滤率,透析开始或结束时采血的时机。

    2.1 准确的KT/V、URR、NPCR测定需要做到

    透析前BUN的采样必须在血液透析开始之前,并且确保血样没有被稀释。

    透析后BUN的采样必须在血液透析结束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