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39899
我在美国治骨折(西洋镜)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9日 《生命时报》 2008.08.19
     都说美国人看病不花钱,但这与保险的完善密切相关。为了让各种保险实施顺利,少不了制度的保证。在严格完善的制度下,有时看病反而显得麻烦和不近人情。

    一次外出回家,不小心被家门口翘起的车牌绊了一下,重重摔倒,左肘撑地,一阵剧痛。因为当时在医院急诊做护士,我判断左臂可能骨折了。连忙赶到医院。由于在急诊工作,我知道这种跌打损伤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急诊”,也就是个“亚急诊”,无缘见到医生,最多是个医生助理来看。照了X光片,放射科技术员知道我是急诊护士,把我引领到电脑前看胶片:鹰嘴骨折。回到急诊室,经验丰富的医生助理说,当务之急是找骨科医生会诊手术。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我的保险,我当时买的是团体低额保险,因为觉得自己年轻力壮,没有必要买贵保险。但这种保险的要求是,医生和医院选择都得听从保险公司和家庭医生的,如果自己随意找医院,保险公司概不支付。所以,我必须要找到家庭医生才能转到合适的骨科医生。医生助理联系后,一脸沮丧地说:“你的家庭医生今天休假,我们医院的骨科组不接受你的保险,所以你不能留院,急诊只能为你先上夹板固定,然后你去预约家庭医生,由他来指定骨科医生。你一定要在一周之内找到医生,否则新骨头长出来就不好治了。”

    我自己就是这家医院的护士,但在严格的保险制度面前无计可施,只好先带着夹板回家。直到第三天下午才由家庭医生转去看骨科医生。但这家医院的护士在查询后却告诉我:“您买的保险只有一位签约骨科医生接受,但他出国了!”而我的病情此时已经不能再拖了,只好自费看了病,不仅花销不菲,而且颇受医生冷落,因为医生认为,我违反了规定,没有为自己购买医疗保险!▲

    用驻外记者的眼光和笔触,记录海外医学的先进理念,以供国人借鉴和提醒。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选题线索并对本版文章发表看法,来信请发至邮箱:tangzhen@globaltimes.com.cn, 百拇医药(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俞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