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 职场生涯
编号:12068891
领导心理:做领导经常左右为难等7则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1.03.22
     责任心太重手脚会放不开(领导心理)

    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摩拳擦掌,梦想有一天自己当上领导,一定能大展宏图、大有作为。可真正当了领导才发现,方方面面矛盾重重,无数的细节等着你考虑,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纰漏。领导虽然心怀宏图大略,却常常发现,很难放开手脚、尽情施展抱负和才能。

    当领导看似手握权利,但自己的一言一行关乎整个团队的发展、生死存亡。因此,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倍感压力缠身、时刻不能马虎。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任何决定都伴随失败的风险,因此,看似一桩小事,领导却要思前想后、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此外,领导处于管理高层,从发号施令到事务真正执行下去,中间牵涉到很多环节,出现任何疏漏,都会让人感觉执行力下降。

    其实,做领导最重要的是培养影响力和威信。首先,注意“硬件”的培养,用丰富的专业和管理知识装备自己。其次,合理分配、知人善用。以争取到最大的团队支持,多几个“左膀右臂”,让自己说一句话,下属就能雷厉风行。最后,言出必行、积极维护信誉。这样不仅能维护自己的威信,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形象,让下属心服口服,同时为将来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稳固的基石。▲
, 百拇医药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领导少挑刺下属更尽力(领导心理(2))

    不少老板感叹:“大事小情都得亲自盯着,不管交代得多仔细,稍有疏忽下属就会犯错”。

    队伍不好带,需要人的时候总是无人可用;员工不够优秀、没有责任心;团队太散漫……这似乎是管理者们的共同心声。难道真的全怪员工吗?未必。领导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首先,管理者承担责任和风险更多,因而更容易着急、焦虑,害怕出错。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工作只要有一点偏差,影响就容易被放大,甚至与下属的性格、工作作风等联系起来。此外,管理者习惯抱着“以防万一”的怀疑态度,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下属。因此,再优秀的员工,也能挑出点毛病来。最后,在交代一件任务之前,领导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他们迫切希望看到结果,做出进一步安排。因而无论下属怎么快马加鞭,离领导的标准都可能有差距。
, 百拇医药
    其实,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不是千里马,也可能日行五百,只有先给下属发挥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施展才华。此外,事必躬亲是好领导,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偶尔难得糊涂、当个无为而治的领导,让下属感受到你的信任,他们会用更多的工作热情和成绩回报。▲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做领导经常左右为难(领导心理(3))

    当个领导,要决定的事务太多,即使经验再丰富,很多时候还是会觉得左右为难、拿捏不好分寸。

, http://www.100md.com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曾表示过,自己太随和怕没有威摄力,太拘谨又怕员工太顺从,反而丧失主动性。此外,制度太严苛怕影响工作情绪,太松弛又不足以规范团队行为……让领导头疼、两难的事儿还真不少!

    领导在赋予管理权利的同时,更是肩负团队发展的重任,比起普通员工,自然要加倍小心谨慎。此外,领导往往都想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吃亏,正是这种“力求完美”的思想,有时反而走进了死胡同,迟迟做不了决定。

    其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举棋不定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决策时机。面对两难的选择时,首先要提前设定一个原则,照章办事。其次,用事实说话,不妨先小范围试验一下,心里有了底,再做出最终决断。最后,如果实在难以把握,不管选择往左还是往右,请记住,开始去做,总比停滞不前好。▲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 http://www.100md.com
    领导的苦向谁诉(领导心理4)

    很多时候,大家互相诉苦,抱怨“老板多严苛”、“上司多么不近人情”等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想,领导的苦水往哪儿倒呢?

    “当官不容易”,领导的心理压力可能更大,心中更烦闷、更苦恼。一方面,工作中,领导要统筹兼顾,照顾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业务发展,又不能少人文关怀;既要把握原则,又要灵活机动……心思再缜密的人,也会大费脑筋。另一方面,领导同样面临生活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事业和家庭的抉择,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庭关系的微妙……压得人身心俱疲。领导身处高位,烦恼想逃没处逃,想说又很难找到身份合适、感同身受的人倾诉。

    因此,领导也渴望理解和认同。平时,不妨通过一些活动,比如球赛、联谊会等,让领导在“非工作”场合可以放下顾虑,有机会吐露心声。此外,领导也要“见缝插针”,寻找交流机会,比如和下属聊聊旅游、购物等生活话题,找到共同兴趣和情感共鸣。最后,自己的工作现况和困扰一定要及时与家人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建议,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心理支持力量。 ▲
, 百拇医药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什么最伤领导威信(领导心理5)

    不公平 贴标签 不管发展

    当领导,既要讲科学,又要有艺术,有时,还真是一门苦差事。不少领导一门心思想着出成绩,却忽略了人心的培养,反而最后吃力不讨好。

    事实上,多从员工的立场出发考虑,从大局着想,就能避免犯下一些“低级”错误。

    第一,任务分配不均。虽说能者多劳,让能干的员工承担更多任务,可以让业绩突飞猛进。可太过依赖业务“明星”,给他们频频加压,不仅破坏了良性的竞争机制,让其他员工产生微词,而且业务“明星”也会不堪重负。一旦负荷超过极限,再强的人也会打退堂鼓。
, http://www.100md.com
    第二,忽视员工发展。出于工作的考虑,领导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让某个人一直从事他擅长的工作,达到高效多产。但作为员工来说,良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多方面的锻炼,技能太单一,可能导致职业发展走进死胡同,那时他也只能另谋高就了。

    第三,随意贴负面标签。表现得不够好,很容易被领导贴上负面标签,认为他们能力不佳、缺乏可塑性。殊不知,越不被肯定,就越容易失去上进心,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发现优点比挑毛病重要得多。 ▲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

    

    表扬就夸人批评就说事(领导心理(6))
, http://www.100md.com
    每个领导都希望尽善尽美,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现实中总有人犯错。

    面对领导的批评,有些员工虚心接受,有的人当面认同、心中却不服,还有人屡教不改。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其实,批评也是一门学问。要想会批评,首先得会表扬。平时,领导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真诚地给予肯定。当一个人表现出色,值得表扬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可以尽可能地扩大知晓的范围,在公共的场合当众赞赏。同时,强调被表扬的人做出的成绩,而不是单纯说这件事情做得好。这样一来,员工会深深地得到认同感和肯定,从而产生前进的持续动力。

    相反,当需要批评、指正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缩小范围,让尽量少的人知道。同时,强调事、弱化人,针对这件事情就事论事,不要与个人的性格、作风扯上关系。让被批评的人觉得,这么难办的事,别人可能也会出状况,并不是我能力不够,避免情绪沮丧、消极怠工。
, http://www.100md.com
    说到底,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与被尊重。因此,表扬对人、批评对事,会让管理事半功倍。▲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 张婉奇)

    

    会平衡的领导得人心(领导心里7)

    对上级不盲从,对下级要公正

    有人说过,当领导,可能要花60%的精力协调各方关系。具体来讲,领导的协调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待上级。态度要敬而不恭,尊重而不恭维。做到服从而不盲从、亲近而不庸俗。千万不要一味“拍马屁”,而是在支持他们工作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完成指示。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纪大烟袋”那样,不卑不亢。
, 百拇医药
    其次,对待下级。对下级最好要威而不严,坚持公平、公正,既把握原则,又不给人留下“独裁”的形象。同时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最后,对待同级。保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这样的态度才能让你们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在合作过程中让自己游刃有余。当然,如果合作时,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己多点虚心诚恳,对人多点宽容和理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让你事半功倍。▲

    (厦门仙岳医院精神科医师张振清)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