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张文兵反阿是穴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7748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取穴法初探.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24kb)。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取穴法初探

    张文兵1 霍则军2

    (1,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案2.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

    摘要:反阿是穴取穴法又名从肉起止点取穴法,是根据(内经)取穴法的基本原则,给合现代解剑学,从临来实践中总蛤出来的一种专门针对软组织摘伤的取穴法,其穴性及分布规律均与阿是穴相反对各种息侄性软组织狈伤均有满意疗效.

    反阿是穴取穴法又名肌肉起止点取穴法,是笔者根据《内经》取穴法的荃本原则,结合现代解例学,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均有临床疗效,针对性极强.反阿是穴在穴位特性及分布规律上与阿是穴有对立性,且具有普进性.

    一 取穴方法

    反阿是穴,没有固定的位置,且在临床运用中强调取穴原则而反对将穴位固定化.寻找反阿是穴时.首先确定阿是穴(病灶)所处的确切位t,根据阿是穴所在的肌肉来寻找反阿是穴.一般来说.如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肌腹或止点上'如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肌腹,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起止点上;如阿是穴位于肌肉的止点,则反阿是穴必位子该肌肉的起点或肌腹上(少数例外).如阿是穴不是分布在肌肉上,则在附于阿是穴周困的肌肉上寻找反阿是穴.找到正确的反阿是穴有两个标志:一是指压反阿是穴时,阿是穴上的疼痛和/或活动痛必立即消失,至少是明显减轻.有时阿是穴上的压痛也能立即消失,这是检验是否反阿是穴的唯一标准,如疼痛不能减轻说明未找到正确的反阿是穴.必须继续寻找;二是反阿是穴上一般也有明显的压痛或酸麻胀感(但不绝对),这可作为寻找反阿是穴的一个重要线索.另外,在四肢部位,由于肌肉重复交错者相对少.起止部位的附面积小,容易找到反阿是穴;但在项腰背部位,由于肌肉较厚实,又大多相互交错,且起止部位多,附粉面积大,可能有多个反阿是穴.因此在寻找反阿是穴时佑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更僻要有丰盲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经脸.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肌肉的下半段(命近止点一段)多形成较长的扁健,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反阿是穴一般较少分布在其止点上.

    2治疗方法

    反阿是穴的治疗方法较为灵活.视其病情轻!毅急,可选用点揉,奄针刺,埋针,火针,水针,小针刀,艾灸等方法.一般对于轻度惠者,采用点揉或毫针刺多可1次治愈;症状盆或顽固者,可采用埋针,火针,水针,小针刀等.在治疗过怪中,须注愈取穴必须精确.在指压反阿是穴的同时.姻鹿者活动肢体,如疼痛(包括活动痛)完全消失方说明取穴正确.如脆关节扭伤患者,找到反阿是穴后,在指压反阿是穴的同时二患者活动碗关节,如腕关节疼痛完全消失,说明取穴正确,方可在该点上进一步采用点操或针刺等治疗.对子网球肘等病证,采用反阿是穴治疗大多能立即止痛.但较易于复发,可采用埋针或水针等方法以延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反阿是穴取穴法主要适用于关节软组织疼痛病证.对于临床一些常规取穴难以奏效的疾病,如挠骨茎突狭窄性脸鞘炎,网球肘等等,常有较佳疗效.

    据统计,采用反阿是穴取穴法治疗臃关节扭伤32例,1

    次治疗即痊愈(3天后未复发)25例,占78.1%;治疗挠骨茎

    突狭窄性胜鞘炎18例,1次痊愈(半个月未复发)14例,占

    78.8%;抬疗肩周炎21例,1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肩前屈

    功能提高15'以上)14例,占".7%;治疗网球肘22例,1次

    即时止痛(包括复发)20例,占90.9%,3讨论

    "阿,,字据(汉书 东方朔传》颜师古注.是,'痛,l的愈思,因

    按压痛处时,病人常会"阿t.的一声,以之呼痛,故名"阿是,'o

    阿是穴出自(备总千金要方 灸例),与后人所称"天应穴,同

    义其理论依据来派于(炙枢 经筋》中的"以痛为抢',是一种

    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宜接进行针

    刺或艾灸的方法[U而笔者所发现的反阿是穴.不但分布规

    律与阿是穴相反而且其穴性也是相反的.我们都知道,按压

    阿是穴,则患者的局部疼痛通常是加!或被诱发出的(故名

    "阿是");然而按压反阿是穴时,则患者的局部疼痛(包括活

    动痛)立即完全消失.所以笔者将这种取穴法命名为"反阿

    是穴取穴法,'o

    在现代针灸治疗中,关节,软组织疼痛已是最常见的病

    种.随着封闭,小针刀等疗法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基层医院,以阿是穴为主的治疗方法已被提升到一个过高的位置.一

    些塞层针灸医生已经成了"封闭,.医生,动辄封闭,要不就是

    电针.依赖较单纯的电刺激来达到止痛作用.不可否认.阿

    是穴取穴也是祖国医学中不可分侧的一部分.但祖国医学更

    强调的却是整体观念.反阿是穴取穴法体现的正是一种具

    体到经筋的"小整体"观念,强调的是"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

    之,'(见《灵框 五邪》).

    对于软组织损伤(劳报)来说,其部位,范围,程度可有不

    同,但本质却并无区别,都是由于软组织性质和结构受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美国学者赫夫于1898年提出并经现代研究

    证实)而导致充血,水肿,渗出,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121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对于急性蹂扭伤患者,如果

    在扭伤后立即进行局部痛点的握探,将导致患者报伤的加

    重,其局部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将更加明显而不是减轻.

    而且,如果损伤位于皮肤表面时.局部是不应当施用针柯或

    推拿的.为什么当报伤存在于皮肤下面的肌肉,韧带和关节

    时就应当施用直捣病灶的针刺,推拿呢 笔者认为,对于穴

    位来说,针刺和推章并无质的区别.推拿是治疗师的手宜接

    作用于穴位表面针刺则不过是治疗师的手的延伸.其目的

    无非是在穴位局部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反应,从而激发穴位

    的功能,达到治疗穴位以外部位疾病的目的.所以,在局部

    炎性反应为主要矛盾时,如果再在局部施以损伤,无异于火

    上浇油.这种情况在祖国医学中被归为实证,"实者外坚充

    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见《素问 调经论篇》)o

    而对于部分慢性劳损患者,临床辨证为虚寒性,风寒湿

    痹型,其局部的主要矛后已由炎性反应转变为血液循环不

    良,即祖国医学中所说的虚证常表现为局部喜温喜按,"虚

    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见《索

    间 调经论篇)).这时如在病灶局部施治,可以促进局部血

    液供应,打破恶性循环,从而获得疗效.

    在治疗中笔者发现,反阿是穴常位子肌肉中肌纤维最

    紧张的部位,反阿是穴下常可触及紧张甚或条索状的肌纤

    维,提示肌肉中所有或部分肌纤维的过度紧张,痉拿是导致

    疼痛的!要原因,因为肌肉持续过度紧张会报伤肌肉中不耐

    牵拉的薄弱部分而导致疼痛.而疼痛又刺激肌肉更加紧张;

    另一方面,肌肉紧张使肌肉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又使血液

    供应大幅度减少,局部的度物无法送走,营养物质又进不来,这种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或慢性化.而通过在反阿是穴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2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