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122046
给医院添点“文化色彩”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2.07.18
     本报记者 李曼荻

    前段时间,记者随北京某大医院部分专家到河北某地的一家县级中医院义诊。说实话,无论从规模,还是设施,这个中医院是无法和北京的同级医院相比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家医院,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而亲切的印象。走进医院的那一刻,抬眼就能看见悬挂在医院大厅门上的一副楹联,上联是:“医院梓实君来生地胜熟地”,下联是:“杏林杜仲红花益母须细心”,横批是:“长卿不老”。楹联用中药名写出,既体现了中医院的特色,又表明医院对病人关爱和负责的态度,不免增添了就医者对医院的好感。

    记者因为采访去过中日友好医院多次,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中药房外宽敞的大厅被医院精心布置成一个有关中药调剂发展的展览。有反映古代中药发展的医书样本、画卷、模型、器具,甚至还有几样可以算作文物的古代药具。来中药房抓药的人们不必为候药而焦急心烦,很多人都围着观看,还有的人拿完药又接着看。这种鲜活的展览既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文化,也因为被放在医院这样特别的环境里而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前几日,记者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采访,走进儿科诊室,就被诊室外两侧墙上活泼鲜艳的动画所吸引。有可爱的小猴子、憨憨的大象、漂亮的梅花鹿……千姿百态,我想小朋友一定会比我描述得更好。别具一格的装饰,既能反映诊室的特点,又让候诊的小朋友喜欢,不再哭闹烦躁。

    因为工作的原因,医院成了记者常常走访的地方。就个人感觉,现在的医院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比如,科普宣传,几乎每个医院,每个科室都在搞,并且也都卓有成效。但是有些给人的印象是流于形式。既然是科普宣传,能不能更有力度呢?比如随季节不同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又因为是科学普及性质的,是否可以写得通俗易懂些,让大多数就医者能看懂?

    像很多医院喜欢贴医学名家的画像,起初觉得很新鲜,可贴的医院多了,又都是那几幅,就觉得不稀奇了。

    医院里候诊的人很多,从医院角度,能不能利用墙壁和大厅的一些空间做一做文化的文章呢?这仅是记者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能有一些参考的价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