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315283
随地吐痰何时了?(健康时评)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2日 《健康时报》 2003.06.12
     杨锐

    SARS流行,在惨重的代价面前,人们终于开始反思以往许多不文明的卫生习惯,比如咳嗽、打喷嚏不加遮掩等,而随地吐痰的陋习更是遭到方方面面的口诛笔伐。可就在此时,“嗬———呸!”等令人作呕的声音依然不时出现!正所谓“呼吁与‘嗬呸’齐飞,京城共痰迹一色”。

    不止一次听说,在不少国家的旅游景点和主要街道,都有用中文写的“不许随地吐痰”的告示。中文并非世界通用语,用中文写就意味着只是为了给中国人看的!

    SARS使人们对随地吐痰的陋习终有所悟,这曾让人一阵窃喜。但没多久,才发现原来只是“光说不练”!

    对某种丑恶现象的扼制,当温情脉脉的说教失去作用的时候,就须用“重典”对付。上海用了“重典”,对随地吐痰者处以200元的重罚,上海干净了;随地吐痰在新加坡据说除了高额罚金外还加体罚,不知是真是假,总之新加坡以整洁美丽的花园城市而闻名于世。近期北京也出台了相应处罚标准,只是由于处罚者的稀少,难见陋习者有所收敛。遥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地吐痰者在京城是很难藏身的,只要心怀侥幸,身旁马上就会递过一张罚单,这样的监督者很多。那时的北京也许不比今日之经济繁华,但由于她是全国少有的绝禁了痰迹的城市而自有一份素雅的美丽。

    北京为了迎接奥运,随处可见“北京是世界的朋友”等广告语,每一个人都应该想一想,如何尽一份责,担一份力?

    (杨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