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老年保健 > 信息09
编号:11012490
闲不住的晚年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9日 《健康时报》 2006.01.09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1929年1月14日生于南京。1985年撰写了被称为重新构造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一书。之后,相继编写了《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等书籍,使其声名远扬。

    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这是经济圈里对茅于轼的普遍评价。采访他之前,记者想象茅老应该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样,喜欢散步、下棋、唱戏,悠闲地颐养天年,而和他接触后才发现,77岁的茅于轼,最大特点就是“忙”。

    茅老一天的生活安排是忙而不乱。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锻炼,7点15分吃早饭。除了常见的牛奶、咖啡、糖、干果、点心外,茅老的早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由枸杞子、西洋参、大枣、冬虫夏草、桂圆肉熬成的保健汤。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直到午饭时间。而每天午休20分钟和公园散步一个多小时是茅老多年养成的习惯。下午的时间则是工作或者读书、写文章,直到深夜11点才上床睡觉。即便这样,忙碌的茅于轼还是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他告诉记者:“很喜欢听莫扎特和贝多芬创作的曲目,但连听的时间都没有。”

    茅老钟爱太极拳并已研习多年。他的习惯是每天工作之前,先练拳半个小时左右;下午去公园散步时再找拳友切磋技艺。茅老认为:“练习太极拳能修身养性,像我从事研究性质较强的工作,通过太极拳可调整工作节奏、平和心态。”此外,坎坷的人生经历,也让茅于轼时刻提醒自己,乐观、淡泊、宽容地过好每一天。

    现在,茅于轼很注意自己的膳食平衡。除早饭外,午饭和晚饭的营养搭配也很有讲究。鱼、素菜、豆制品、面包、米饭等,力争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身为经济学家的他,显然很懂得成本的得失比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