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09905
针灸仪烫伤消费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6.04.27
     家住北京海淀区万泉庄小区的马志(化名)先生本想买台针灸治疗仪缓解一下关节炎的症状,没想到两次被仪器灼伤。马先生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一再要求厂家退货。厂家却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马先生使用不当所致,但也同意为其更换最新产品。

    马先生患关节炎多年,去年8月14日,他在北京西城区某药店购买了一台针灸按摩治疗仪。去年12月25日,马先生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感觉电流过高,整条腿立刻被“电”麻了。愤怒的马先生随后来到药店,要求换一台新的同型号治疗仪,店方同意了他的要求。谁知今年1月22日,马先生在使用更换后的治疗仪时,温度又突然一下升高,将他的膝盖烫出个一元硬币大小的水泡,十多天伤口才愈合。马先生向药店提出退货并要求赔偿医药费500元。药店表示可以再更换一次,但无法赔偿医药费。此后,药店将此事转给了治疗仪的生产厂家处理。一个月以后,马先生在厂家网站上看到了该公司的最新产品,于是便提出要求退换成最新型。厂家一开始答复说新产品要等两个月才能上市,没有答应马先生的要求。4月5日,厂家又致电马先生,表示可以为其更换成最新型号,但时间不能确定。
, 百拇医药
    4月18日下午,记者就此事采访厂家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马先生受伤,应该是因为使用不当所致。在产品的使用说明书里,已经明确告知消费者——严格调控温度,对一个部位的治疗,每次应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因使用不当而损伤身体。最新型号的产品到4月27日才能上市,所以未能给其及时更换。厂家表示,今年“五一”之前一定给马先生换成最新型的产品。

    专家提示

    随着各类医疗器械进入普通家庭,患者在获得方便、实惠的同时,也因使用不当而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保健产品的购买者大部分是中老年患者,他们在阅读说明书或听从销售方宣传时很可能出现理解失误,结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主任李自立在此给广大读者提个醒——在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应该做到看、问、听、试。

    一看,主要包括厂家和销售商的名称;产品的外观、质量、参数指标、电压和功率;“三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经营许可证,进口产品还要有进口许可证);产品使用说明书,特别是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的项目。
, http://www.100md.com
    二问,问经销商该产品治疗范围、治疗效果;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问是否包退包换包修及有效期限;对说明书中不了解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也要多了解。

    三听,听经销商的宣传是否与产品的实际情况相符;听其他购买者的所问问题;听周围使用过的人怎么评价。

    四试,在购买现场,试用决定购买的产品,每个档位、频率都试到,而且尽量详细,感受其效果和安全性能。一定要到正规商店购买,不要图便宜到展会或推销商处购买。

    在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方面应该注意:首先,不要随便听人介绍或自作主张使用器械,一定要先让医生诊断病情,由医生判断。其次,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治疗时应集中注意力。再次,要与医生经常联系,定期到医院做检查,以免因治疗失当或过度带来损伤。最后,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律师建议
, http://www.100md.com
    当自己购买的保健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应该怎么办?健康时报法律顾问、北京京元律师事务所展曙光律师从法律角度为读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如果所购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首先可要求销售商修理、更换或退货;并可要求销售商承担自己为此支出的合理费用,赔偿损失。

    若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厂家或经销商要求赔偿。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厂家或经销商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的,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相应罚款。

    若产品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且产品的说明书对使用方式、注意事项等说明详尽,确实因为消费者自身操作失误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应当由消费者自行承担责任,与经营者、生产者无关。

    具体到冯先生的遭遇,如果“五一”过后,厂家仍旧拖延退还事项,展律师建议,冯先生可以委托权威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家用医疗器械可到当地的药监部门进行检测),确认究竟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操作失误,如是产品质量问题,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百拇医药(健康时报实习记者刘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