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79163
谁来打开那把“锁”?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1日 《健康时报》 2006.09.11
     前几天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外婆去世后,外公娶了一位60岁的老太太,她爱整齐、干净。原来的外婆笑对孙子们在大床上玩,新外婆却不喜欢,当着儿女和孙子的面给房门加了锁。于是,一家人的周末聚会日渐稀少……文章结尾说:“亲情有时很脆弱,一把不起眼的小锁足以让血浓于水的亲情蒙尘。”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也觉得文中的新外婆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习惯,把亲人“赶走”。我想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要提醒老人,特别是再婚老人,要尽量考虑到对方或者对方家庭固有的习惯,这样才能和新的家庭成员相处融洽。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作为老人听听也不无益处。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新外婆的角度想想,让她改掉自己积累了60年的习惯,这恐怕很困难,或许没有这把锁之后,痛苦的是这位新外婆。让晚辈的快乐建立在老人的痛苦之上,我觉得不合适。

    就事论事,不太懂事的孩子到长辈的床上玩耍,这本身就不可取。作为父母兼晚辈的大人,应当及时引导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在尊重老人与尊重孩子之间,显然前者更重要;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与顾及孩子的快乐之间,也是前者重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主动适应一下新外婆的习惯呢?那样还会一举两得呢。

    这是传统家庭教育与几代人之间固有的惯性,无论是下一代,还是老一辈,常常都是以晚辈为中心思考问题,将老年人的利益放置一边,而且成了一种习惯。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养老敬老更要强调“以老人为本”,这种敬老观才能让老年社会显得更为和谐,让家庭的亲情有更丰富的内涵。

    实际上,亲情并不真的那么脆弱,脆弱的是一些习惯心理很容易忽视老人的权益,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把门锁究竟应该由谁来打开?, http://www.100md.com(湖北省襄樊七中龚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