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15065
别让孩子“巡坏兄凇?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6.11.13
     上小学五年级的清清学习成绩中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疼爱她。当我问她,最喜欢的人是谁时,她说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问她最讨厌的人是谁时,她还是回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清清解释说,每天放学回家,一进门爷爷奶奶就让她赶紧写作业,其实她上了一天课有些累,想休息会儿再写,爷爷奶奶觉得她偷懒,而及时写完作业才是好孩子。等爸爸妈妈下了班,爷爷奶奶就向他们告状,说清清如何如何“不听话”。于是,四个大人站在了“一条战线”上,都争着说清清的不是。“他们还总说,如果我再不听话,就去找老师。”清清撅起小嘴,她搞不清为什么大人总是喜欢告状,而且总会“团结”起来对付她,“我有一次做梦,梦见老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五个人把我围在中间数落我,我大声为自己申辩,但他们都听不见……”

    当大人们不约而同站在孩子对立面,小心灵在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也许孩子拙于表达,或者大人根本就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总是认为孩子应该做的,就是顺从。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并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按照不同的个性进行引导,同时,老师并不一定各方面都比学生优越,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后来有不少人都成为当时的栋梁之材。

    我们在读《论语》时会发现,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很少会抬出大帽子压人,说“我这是为你好,你应该听我的”之类,相反,孔子的教育形式是对话沟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师生之间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更广义的民主。

    当孩子违逆了你的要求时,不妨听听他的心声,不要急于“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将矛头一致指向“不听话”的孩子,必欲其“听话”而后快。, http://www.100md.com(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小区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