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28362
抗艾滋病毒药物及治疗方案(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上海医药》 2011年第11期
     摘 要 抗病毒治疗能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可以治疗、但尚不能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并明显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艾滋病毒药物及其不良反应、抗艾滋病毒治疗方案作一简介。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11-0531-04

    Anti-HIV drugs and their therapeutic regimens*

    ZHU Cui-yun**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508)
, 百拇医药
    AbstractAIDS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worldwide. The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virological suppression and improvement of immun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in six classes of antiretroviral drug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 and their side effects,preferred and alternative antiretroviral regimens for antiretroviral therapy-naïve patients.

    Key wordsAIDS;antiretroviral therapy
, 百拇医药
    艾滋病(AIDS)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HIV经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CD4+ T淋巴细胞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易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自1987年第一个抗HIV药物齐多夫定(AZT)用于临床至2011年1月止,已有6大类、共30种抗HIV药物获得美国FDA批准,其中包括14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4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9种蛋白酶抑制剂(PIs)、1种整合酶抑制剂、1种融合抑制剂和1种进入抑制剂——趋化因子受体(CCR5)拮抗剂,AlDS抗病毒治疗也从最初的单药治疗发展到现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本文简述AlDS抗病毒治疗药物与其不良反应、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等的研究现状。

    1抗HIV药物[1]

    1.1NRTIs
, http://www.100md.com
    此类药物能选择性地与HIV逆转录酶结合、抑制逆转录酶活性而影响HIV的复制,主要有阿巴卡韦(ABC)、替诺福韦(TDF)、AZT、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和恩曲他滨(FTC)等以及由以上药物组成的合剂AZT/3TC、ABC/3TC、TDF/FTC、三协维(ABC/AZT/3TC)、3TC/AZT/ABC和FTC/依非韦仑(EFV)/TDF等。这些合剂的组成及用法如下:AZT/3TC片含3TC 150 mg、AZT 300 mg,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口服1片;ABC/3TC片含3TC 300 mg、ABC 600 mg,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口服1片;TDF/FTC每片含FTC 200 mg、TDF 300 mg,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片;三协维片含3TC 150 mg、AZT 300 mg、ABC 300 mg,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片;FTC/EFV/TDF片含FTC 200 mg、EFV 600 mg、TDF 300 mg,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片,睡前或睡时服用。国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d4T、AZT、AZT/3TC、3TC和TDF等。
, http://www.100md.com
    1.2NNRTIs

    此类药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HIV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使HIV失去活性或活性降低、从而抑制HIV的复制,是一类强力抗HIV药物,主要包括地拉韦定(DLV)、EFV、依曲韦林(ETR)、奈韦拉平(NVP)等。国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为EFV和NVP。

    1.3PIs

    此类药物系通过抑制蛋白酶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需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HIV复制,主要有阿扎那韦(ATV)、地瑞拉韦(DRV)、福沙那韦(FPV)、茚地那韦(IDV)、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奈非那韦(NFV)、利托那韦(RTV)、沙奎那韦(SQV)和替拉那韦(TPV)等。国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LPV/r。

    1.4整合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是阻断病毒DNA整合进入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只有雷特格韦(raltegravir, RAL),对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400 mg,但同服利福平时应每日2次、每次800 mg。RAL服药不需考虑进食因素影响,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腹泻、发热、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肌无力和横纹肌溶解。
, 百拇医药
    1.5融合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通过阻止病毒与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接触融合而干扰HIV进入T细胞、由此防止AlDS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受病毒破坏,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是恩夫韦肽(enfuvirtide, T-20),对已产生抗药性的HIV变种更为有效,但价格昂贵。T-20为冻干粉针剂(108 mg/瓶),对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皮下注射90 mg(1 ml),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或不适、结节、红斑等以及细菌性肺炎发生率增加,少数患者(发生率<1%)出现超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恶心、呕吐、怕冷、寒战、低血压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等。西夫韦肽(sifuvirtide)是我国自行研发的一个融合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1.6CCR5受体拮抗剂[3]

    第一个口服CCR5受体拮抗剂马拉维若(maraviroc, MVC)于2007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能阻断病毒进入T细胞的主要途径——CCR5辅助受体,而病毒不能进入靶细胞就不能复制。MVC仅可用于治疗CCR5嗜性HIV感染。但因MVC并不作用于病毒本身,故其对突变HIV也有效。MVC有150和300 mg两种片剂,当同时使用CYP 3A抑制剂(有或没有CYP 3A诱导剂)、包括PIs(除TPV/r外)时,成人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50 mg;当同时使用NRTIs、T-20、TPV/r、NVP、RAL或其它作用不强的CYP 3A抑制剂或诱导剂时,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300 mg;当同时使用强CYP 3A诱导剂(包括EFV、ETR等)且没有使用CYP 3A抑制剂时,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600 mg。MVC服药不需考虑进食因素影响,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咳嗽、晕眩、肌骨骼症状、发热、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肝毒性和直立性低血压等。, http://www.100md.com(朱翠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