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656
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中医腹诊作为一种重要的诊察疾病的手段,对于判别体质状况,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性之寒热虚实,确定疾病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在脏在腑,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辨别证候,指导遣方用药,评判疗效及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

    4.1 审病因 临床可以通过腹诊察明病邪,为辨病辨证提供依据。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但是观察其腹部外形,并没有胀满的征象,这是因为瘀血停留于血脉,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患者觉得胀满,而不是因为饮食停滞,水饮留于肠胃所致。庄昭龙亦认为腹为藏邪之处,诊腹,可以辨明藏于腹中腑病之邪气[9]。

    4.2 察病位 临床可以通过腹诊,审察疾病的病位。《灵枢·胀论》篇讲五脏六腑皆能生“胀”。如“肝胀者,肋下满而痛引少腹”“胆胀者,肋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虽然在临床上难以将二者完全分开,但可运用腹诊来协助诊断,明确病位。

    4.3 辨病性 临床可以通过腹诊,辨病病性的寒热虚实。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提出:“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实证腹满多由饮食积滞于胃中,或燥屎积于肠道引起,故多痛而拒按;虚证腹满多由为脾胃虚寒所致,故按之不痛,甚或有时喜按。并且根据病性,提出了实证腹满应当采用下法。殷金华认为腹诊对验明厥阴病机本质有重要作用[10]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