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5
编号:13618111
中医典籍英译质量评价要素的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5
     图1显示,第1次评分李本的平均分最低,Veith本的平均分最高。第2次评分Veith本获分的平均值由第1次评分的最高降低到最低,课题组本的获分由第1次评分的第2位上升到最高,而李本也由第1次的最后1位上升到第2位。3种译本前后2次调查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3 被调查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要求 被调查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2方面,一是信息的准确性,二是英语的可读性,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提示,绝大多数(34人中27人,约占总人数的79.4%)被调查者要求中医经典翻译知识信息要准确,而几乎同样数量的人(34人中26人,约为76.5%)要求英语水平可有不当之处,但不能影响理解。

    3 讨论

    Veith以归化翻译为主,没有翻译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难懂的文化负载词“天癸”和“任脉”,进而“天癸至”和“任脉通”也没有翻译,这就导致译文丢失了中医文化术语,同时也丢掉了经文中对妇女“二七”可以“有子”的机制的解释。原文认为妇女到了“二七”的年龄之所以能“有子”是因为“天癸至”而“任脉通”及“太冲脉盛”。而Veith显然没有翻译出这种因果关系,不能使读者完全获得该段经文的完整含义,降低了原著的学术价值,这在科技翻译上犯了大忌。

    李本主要是异化翻译为主,采用音译加尾注的方法翻译了天癸等中医文化负载词,有利于保留中医文化。但一个句子里用了“Tiangui”“Renmai”和“Chongmai”3个汉语拼音来翻译“天癸”“任脉”和“冲脉”这3个文化负载词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