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1
编号:13581796
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1
     2.5 2组M-CSF比较

    治疗前2组M-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2.24±0.73)mg/L比观察组(23.01±0.58)mg/L, P >0.05];治疗后2组均降低[对照组(15.35±0.33)mg/L比观察组(6.25±0.18)mg/L],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

    3 讨论

    病理研究证实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成骨不足为主要特征,其属于全身代谢性骨病,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好发人群,亦导致患者出现骨痛、驼背、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核心环节,《素问·四时》写到:“肾主骨生髓”“肾乃藏精之主脏,可主骨生髓,其充在骨”。而《素问·痿论》中亦提到了“骨枯髓减发为骨痿”的观点。肾精充盈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则滋养得源而健壮有力。古人认为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肾始衰,肾衰则肾精日渐虚少,源头匮乏致骨骼失养,骨骼日渐枯萎致骨质疏松形成,因此肾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根本 [5-9]。我国研究人员对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不同中医证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肾虚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一致性,近90%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肾虚临床表现,因此以益肾为切入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已然成为医家共识。

    古代及现代医家认为,脾脏是机体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的肾脏相互资助、相互促进,二脏在生理上息息相关 [10-15]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