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9
编号:13552017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阴疽和癥瘕的辨治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9
     2 病因病机分析

    2.1 气血寒痰凝而致阴疽

    阴疽《诸病源候论》[9]云:“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认为阴疽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五脏不调则气血、痰饮失常,或寒痰凝于腠理间,或瘀血涩滞经络,结聚成形而发病。将阴疽病因病机总体概括为两方面:气血瘀滞和寒痰凝结。

    阴疽的病因病机大都不离气血。王洪绪[3]曾将阴疽病机概括为“气血寒而毒凝”,或因感受外因寒邪,或内因阳气内虚,导致寒凝气滞,气血凝滞成块,从而导致肌肉筋脉腠理之间形成疽。因此,治疗时需开腠理,散寒邪,使气血得和而痈疽可散。《外科证治全书·论肿》中,还有记载“痈疽之起,总由血气壅滞所致,如河渠淤塞者然,苟使血气流畅,何痈疽之有?”痈疽起于气血瘀滞,强调气血调和则痈疽不可得,更加证明气血对于痈疽的重要性,为治疗痈疽提供重要思路,可从通畅气血入手消散痈疽,气血畅行则痈疽可消。

    此外,除了气血致病,寒痰凝滞的情况也不属少见。《扁鹊心书》[10]云:“(阴疽)疽疮本于肾虚,为阴所着,寒邪滞经,依附于骨,故烂人筋,害人性命”。认为阴疽是因为肾虚阴着,寒邪停滞筋骨所得。这也为临床诊疗提供另一种思路,除调气血之外,也可从脏腑入手,温肾壮阳以解寒凝,从而消散阴疽。阳和汤为治疗阴疽代表方剂,阳和汤遣药配伍有温阳补血、通畅血脉、袪寒化痰之功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