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12
编号:13546052
复方丹参汤辅助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血流变、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观察(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12
     3 讨论

    中医学的毒邪可分为外毒与内毒,冠心病中发生作用的主要是内毒。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病因多端,一般不外气血虚寒火痰等诸因,同时认识到不论上述何种病因致病都不会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也就是说其发病是突然的,但致病的过程则非一时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病理过程,而其病理产物“毒”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产生并积累起来,作用于人体进而加重病情。内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的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化生而成的。本文所治疗的患者,大致多因饮食不节、七情过激、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失常首先影响气的正常升降出入,引起气机失畅;气行则血行,气运则津布,气机郁滞则津血停聚,形成痰浊、瘀血;脾失健运、升清之能致痰浊内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脾胃所生之痰循胃之大络,上犯虚里,客心阻脉,瘀血生矣;痰浊、瘀血之间相互促进,反复加重,相兼为患。如《医宗粹言》谓:“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夹痰……若素有郁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夹瘀血”。痰、瘀二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互相胶结,壅阻脉络,成为毒邪,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冠心病热毒的形成大体经历了脏腑功能失常期、气血津液紊乱期、成毒犯心损络期3个过程。古人讲“六淫”“七情”“劳伤”“痰瘀”作为人体的致病病因,并未把“毒”单独列为一个致病因素,但是历代医家都把毒的概念引用于临床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