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21
编号:13794068
针药结合的科学基础及基本原则(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21
     曹小定[20]1998年指出,研究已经表明:针刺在激活有利于镇痛的因素同时,也激活了不利于镇痛的因素;可以认为,后者是针刺作为一种生理性调节方式的自我约束,使机体组织仍然保持对伤害性刺激的知觉以免被进一步损伤,但作为治疗手段,则有时不够完善。目前已知针刺激活,有利于镇痛的因素有内阿片肽系统、5-羟色胺系统、乙酰胆碱系统等;不利镇痛的因素有脑内多巴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等。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药物加强上述有利因素,阻断不利因素,如阿片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来增强针刺镇痛效应,使针药结合取得良效。同时还提出:针药结合应用将是针灸疗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针药结合在临床疾病治疗的应用中规范化;如何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从而找出内在规律。

    吴根诚等[21]2005年指出,针药结合在用于镇痛时,有没有明确的配伍禁忌?举例说,以往在针药复合麻醉中,发现安定用于脑外科手术时明显影响针药复合麻醉效果,安定归属于针麻减效药;但后来在妇产科分娩镇痛时,安定能加强针刺镇痛效果。这就提示,针药结合在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机体状态)下,配伍规律也有所不同,值得深入研究。由于以往课题研究急于出阳性结果,往往强调阳性有效药物及其机制(这当然是必要的,正确的),而对减效药物的规律及机制研究几乎没有开展研究,这是十分欠缺而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这也是针药结合研究中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