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编号:11951635
乌司他丁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叶初阳 刘延媛 杨日焰 石喆
第1页

    参见附件(2080KB,3页)。

     注: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

    治疗后21 d治疗组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1 d后的预后比较

    组别病例数(个)死亡例数(个)第21天病死率(%)

    治疗组552443.6

    对照组513262.7

    注:χ.2=3.88 P<0.05

    3 讨论

    各种病因导致机体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体内促炎反应/抗炎反应失衡已被证明是 MODS 的重要发病机制。MODS的发病机制在近年来虽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仍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尽管早期积极的液体复苏、抗感染及重要器官功能支持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目前认为,SIRS与MODS有密切联系。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因素刺激时,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介质作用于全身重要器官,诱发SIRS;此时如不及时控制炎症,极易发展成MODS。因此,及时控制SIRS是防治MODS的关键。

    临床上曾使用 TNF-IL-1与 IL-6 的单克隆抗体治疗MODS 患者,但对预后无明显改善,甚至增加病死率,说明单纯抑制某一种或某几种炎症因子并不能逆转机体炎症免疫失调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