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1期
编号:11962149
气管插管与气管黏膜损伤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
     【关键词】气管插管;黏膜损伤

    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及手术围术期需气管插管人工维持呼吸。气囊压力及压迫时间不当可致气管黏膜缺血损伤、术后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1],严重者发生气道狭窄,危及患者生命。多年来,人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迄今为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本文从气管导管发展史、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原理及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做综述如下。

    1 气管导管发展史

    开始的气管导管是钢性的,没有气囊。1871年,Trendelenburg发明了充气气囊应用在钢性导管的末端,开创气囊导管的先河;1917年,Magill将红橡胶管应用于临床;1952年欧洲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机械通气开始使用之后,套囊插管才广泛应用。随后,1964年整体型带气囊的聚乙烯(PVC)导管开始在临床应用,直至现在气管导管仍使用这种材料。当时的气囊特点是容量小,需要很高压力才能完全封闭气道。现在临床应用的是高容低压(HiLo)气囊导管,其特点是气囊大而富有弹性,呈长圆形,充气后其形状与气管相适应,在囊内压与气道峰压一致时即可保证不漏气。

    2 气管黏膜的损伤原理

    2.1 气管黏膜损伤与气囊压力的关系 文献报道,气囊致气管黏膜损伤,主要取决于气囊压力与气管黏膜灌注压(正常值22~32 mm Hg)的关系,Brimacombe等[1]报告,气囊压力在17 cmH2O时黏膜灌注正常、34 cmH2O时灌注开始减少、73 cmH2O时黏膜灌注被完全阻断;Payne等[2]报告气囊压力在30 cmH2O时,黏膜血流被部分阻断,黏膜灌注压下降30%60%;达40 cmH2O时灌注明显减少,黏膜苍白;当气囊压力达45 cmH2O时,黏膜血流被完全阻断,致气管黏膜损伤,及术后长期并发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