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250632
舒芬太尼对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5日 徐向辉 张锦枝 张冬梅 张燕 王立昌
第1页

    参见附件。

     止血带是临床上四肢手术的常用设备之一,通过人为阻断血流达到减少出血及改善手术视野的目的,但止血带的充气及放气可造成典型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RI)的病理生理过程。IRI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损伤贯穿始终,并对实质脏器及细胞的损伤产生间接影响。已有研究表明[1],预处理(preconditioning)能减轻IRI,许多麻醉药物尤其是阿片类(opioid)药物具有明显的药物预处理保护作用,通过调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水平减轻损伤。本研究拟行舒芬太尼(sufentanil)预处理,观察舒芬太尼对NO及ET的影响,探讨其对止血带引起的IRI是否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例,术中均使用止血带,年龄18~50岁,男女不限,体重45~75 kg,ASA评级Ⅰ~Ⅱ级,既往无手术麻醉史、心血管及肝肾疾病史、腰椎疾病史、神经精神疾病史及阿片类药物依赖史。术前行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前均未使用阿片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凝药物。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C组)及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各30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和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接心电及呼吸监护,选择L3~4行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15-20 mg。S组在止血带充气前(T0)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10 min内匀速泵入,C组给予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泵入。手术过程中除硬膜外间断给予0.75%罗哌卡因3~5 ml外,不给予其他麻醉药物。所有患者均采用肢体远端驱血带驱血,至股骨中上三分之一处时用止血带加压止血,压力为300 mm Hg。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手术时间。于T0、止血带开放即刻(T1)、止血带开放15 min(T2)、止血带开放30 min(T3)、止血带开放1 h(T4)及止血带开放2 h(T5)分别取静脉血5 ml,高速(4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浆,置-20 ℃冰柜保存以备集中检测。NO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ET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记录止血带开放即刻、1、5、10 min及1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 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手术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情况,包括年龄、体重、性别比、术中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 两组各时间点NO及ET比较 两组患者T0及T1NO及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2~T5时间点两组NO水平较T0及T1低( P <0.05),S组下降幅度较小,高于同时间点C组( P <0.05);T2~T5时间点两组ET水平较T0及T1高( P <0.05),S组上升幅度较小,T2~T4低于同时间点C组( P <0.05),T5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2。 

    2.3 两组各时间点HR、SBP及DBP比较 两组患者开放即刻和开放1 min HR、SBP及D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开放1、5、10 min及15 min两组的HR均比开放即刻增加( P <0.05),而SBP及DBP则降低( P <0.05);S组开放5 min及10 min时HR较C组低( P <0.05),而开放5、10 min及15 min时的SBP及DB P 均较C组高( P <0.05),见表3。

    3 讨论 

    虽然肢体IRI的损伤较心、肺等重要器官IRI的损伤更轻,且主要的实质细胞--骨骼肌细胞对损伤的敏感性也远低于其他脏器,但该过程仍是一个典型IRI的病理生理过程,在临床上常需人为的制造这一损伤。已有研究证实[2],肢体IRI时,骨骼肌能量供应障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7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