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250776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5日 裴留伟 禄晓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退热天数,咽痛、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快速控制病情,疗效确切。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表现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处有直径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1]。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86例患儿,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龄1~5岁,就诊时病程1~3 d,均有发热、咽痛流涎、咽腔疱疹。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0.6 ml/kg,1次/d。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剂量为10~15 mg/kg,1次/d。

    1.3 疗效判定 显效:3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部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5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部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5 d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溃疡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大都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5、6、8、10型皆可引起此病。呈散发或流行,传染性强,流行很快。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潜伏期约为2~4 d,常突起发热及咽痛。发热多为低度热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 mm,四周绕有红晕,2~3 d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不久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不等。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2]。治疗以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为主,并重视一般护理和支持疗法。去因疗法中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3]。

    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种药物组成,通过药理研究表明青蒿含有倍半萜内脂(主要为青蒿素类衍生物)、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味苦、微辛、性寒,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解热作用[4],是解表清热,宣郁散热之良药;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裂环环稀醚萜苷、三萜皂苷及挥发油等成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调节免疫作用[5];栀子含有栀子苷、羟异栀子苷等成分,味苦、性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能,有抗菌抗炎作用[6]。上述三药合为一剂的热毒宁注射液具有解表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热毒宁注射液在对体温的疗效上有较快作用。提示热毒宁注射液能快速解除患者的发热症状。

    本文资料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迅速控制病情,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天数、疱疹减轻及消失时间上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疗效良好,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

    [1] 薛辛东.儿科学.第2版.(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专业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0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