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5期
编号:12734866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方法 60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70例未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疗程和种类显著少于对照组,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抗生素的疗程和种类选择不合理有关, hs-CRP和IL-6水平可作为一种检测指标。

    【关键词】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高敏C反应蛋白

    人体肠道正常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据统计, 约800多种细菌、真菌及病毒等, 为机体的正常能量代谢、物质吸收和代谢、肠道修复、免疫调控等发挥重要作用[1]。随着外科手术的普遍开展和微创操作的日益增多,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成为共识, 虽然目前尚缺乏较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2]。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虽然明显下降, 但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逐渐增多, 约为25%;同样降低患者的远期预后, 严重者可发生肠源性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基于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