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疏散外风 > 消风散
编号:13494825
消风散方加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9
     【摘要】 目的 探讨消风散方加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对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常规清理, 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风散方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8.63±1.25)、(4.85±0.69)分,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8.56±1.06)、(2.36±0.42)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 研究组患者复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 P=0.012<0.05)。结论 消风散方加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复发率低,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消风散方;加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耳内镜;霉菌性外耳道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70

    霉菌性外耳道炎属于中医“耳疮”范畴, 是耳鼻喉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为外耳反复瘙痒难忍, 耳内肿痛伴堵塞感不适, 渗液, 耳鸣甚至自觉听力下降, 且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霉菌生长环境多为高温、潮湿, 因此该病在南方多见;同时因患者经常耳内进水、长期自行挖耳或有不洁采耳史, 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免疫力下降的人群高发;加上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患者耳内菌群失调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口服抗真菌药、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 虽有一定疗效, 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常伴有不良反应。本文旨在分析消风散方加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0例。研究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2.13±20.13)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5.06±17.9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经硬性耳内窥镜、真菌涂片或真菌培养确诊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明显骨质破坏。临床症状表现:患者外耳瘙痒不适, 尤以夜间为甚, 部分有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疼痛、流水等不适, 硬性耳内窥镜检查可见外耳道有绒毛状白苔、灰白色或黑褐色脓苔覆着[1]。

    1. 3 排除标准 ①近3个月使用了抗生素或其他抗真菌类药物;②妊娠以及哺乳期的妇女;③免疫缺陷疾病患者;④合并肝肾功能疾病患者。

    1. 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常规清理, 即:先以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浸泡后在耳内镜下予以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并将外耳道分泌物(如霉苔等)清除干净, 最后以清洁棉签将外耳道擦拭干净。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00454)进行治疗, 擦涂外耳道, 1次/d, 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风散方加减进行治疗, 消风散组方: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苦参、苍术各10 g, 生地黄15 g, 石膏30 g, 生甘草6 g。病程日久且血虚风燥者则加熟地15 g、当归30 g、丹皮15 g, 可祛风养血;湿热显著则加用白鲜皮10 g、白蒺藜10 g、泽泻10 g, 以清热燥湿。将方剂水煎服, 1剂/d, 早晚分服, 治疗2周。治疗期间均叮嘱患者禁止挖耳及保持外耳道干燥。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两组均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及治療后3个月复诊观察复发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经相关治疗过后, 患者灰白色霉苔、皮肤糜烂以及红肿等各项症状消失, 外耳道未见充血糜烂且恢复清洁, 真菌镜检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显效:经相关治疗过后, 患者灰白色霉苔、皮肤糜烂以及红肿等各项症状消失, 外耳道有轻微糜烂或充血, 涂片结果为阴性;有效:经相关治疗过后, 患者灰白色霉苔、皮肤糜烂以及红肿等各项症状明显好转, 而涂片结果为阳性;无效:患者灰白色霉苔、皮肤糜烂以及红肿等各项症状未见改善, 或出现加重现象, 同时经真菌检查结果显示, 涂片结果为阳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症状积分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分泌物、外耳道红肿、耳屏压痛感和耳周淋巴结疼痛等, 评分0~3分, 其中0分表示患者在治疗后无任何以上症状, 1分表示轻度以上症状, 2分表示中度以上症状, 3分则表示重度以上症状;评分越高, 表示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情况越严重。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8.63±1.25)、(4.85±0.69)分,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8.56±1.06)、(2.36±0.42)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百拇医药(黄丽燕)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疏散外风 > 消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