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90215
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余关顺
第1页

    参见附件(2117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64例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60例,分别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用药后72 h内密切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埃索美拉唑不良反应更少,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评价

    [中图分类号] R9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077-0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为临床常见急症,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10%[1]。尽管近年来内镜下止血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质子泵抑制剂(PPI)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2]。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64例,并与同期应用奥美拉唑患者60例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22~69岁,平均39.4岁;以呕血为主要症状16例,黑便(或血便)30例,呕血和黑便18例。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4~70岁,平均37.9岁;以呕血为主要症状15例,黑便(或血便)28例,呕血和黑便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血便;②出血量估计>500 ml,临床上有头昏、乏力、心悸、冷汗等症状;③收缩压<90mmHg,HR>100/min,HGB男<100 g/L,女<90 g/L;④排除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3治疗方法

    两组在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活动期出血期间禁食,必要时上氧等措施完全相同,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商品名:耐信,阿斯利康公司生产),4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每8小时1次,连续应用72 h。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注射液(商品名:洛赛克,阿斯利康公司生产),4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每8小时1次,连续应用72 h。

    1.4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放置胃管以观察胃液及监测胃液潜血,观察大便常规及潜血;每日检测血常规1次,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每2~4小时1次监测血压、脉搏(或心率)和一般情况,并密切观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压、脉搏稳定,肠鸣音正常;胃管引流液变清,潜血转阴;大便潜血转阴;胃镜证实出血停止。达到上述其中一项指标即认为出血停止。显效:24 h内出血停止;有效:24~72 h内出血停止;无效:72 h以后仍有出血。以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安全性评估指标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