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07945
临床常用四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刘琼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140KB,2页)。

     [摘要] 目的: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为服用利培酮组,B组为服用齐拉西酮组,C组为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组,D组为服用奥氮平组。结果:在4组中,齐拉西酮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显效率却稍高。结论:把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齐拉西酮方案组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很轻,但疗效却最佳,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药物经济学;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95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c)-182-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1],为了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因此如何选择经济适用且疗效好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0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用的抗精神分裂的四种药物的成本-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有效和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年龄14~68岁,平均(46.8±10.8)岁,病程7~36年。所有患者都经过两名以上精神科医生确诊,无酒精或药物依赖、器质性脑病等重大躯体疾病,且所有患者都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诊断为精神分裂。将全部16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为服用利培酮组,B组为服用齐拉西酮组,C组为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组,D组为服用奥氮平组,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依据病情调整用药的剂量,也可根据情况使用盐酸苯海索和苯二卓类药及一些中药,但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合用。

    1.2.1 A组患者服用利培酮片(risperidone),商品名:索乐,1 mg/片,平均每天用量为(2.3±0.7) mg。

    1.2.2 B组患者服用盐酸齐拉西酮胶囊(ziprasidone),商品名:思贝格,20 mg/粒,每天平均用量为(116.0±4.3) mg。

    1.2.3 C组服用富马酸奎硫平片(quetiapine),商品名:思瑞康,200 mg/片,每天平均用量为(551.6±50.4) mg。

    1.2.4 D组服用奥氮平片(olanzpine),商品名:欧兰宁,5 mg/片,平均每天用量为(10.1±2.6) m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及两样本率的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确定成本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除了包括药物成本之外,还包括给药、治疗、检查、时间等成本,本次研究中笔者只计算抗精神分裂药物的成本及出现不良反应时使用药物的成本,因为患者都是住院患者,所以除药物成本以外,其他成本都是相同的,依据2009年5月的价格计算药物的成本[3-4],利培酮:2.51元/mg,齐拉西酮:3.45元/20 mg,富马酸喹硫平:14.8元/200 mg,奥氮平:12.79元/5 mg。每组的用药成本是抗精神病药成本+盐酸苯海索+苯二氮卓类+治疗闭经药物成本。A组:668.88元,B组:1891.44元,C组:7 973.53元,D组:2 425.86元。

    2.2 效果的确定

    2.2.1 治疗效果效果用某种特定治疗目标或非货币单位表示[5],是指被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笔者此次研究治疗前、后的第1、2、3个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即基本治愈:大于76%。显效:50%~75%,进步:25%~49%,无效:小于25%。此次研究用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显效率来表示。用t检验所得数据。

    各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B组盐酸齐拉西酮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不良反应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B组盐酸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去达到某一治疗结果,成本-效果比(C/E)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6]。这一比值越低,表示增加的一个效果单位所需增加的成本越低,该方案实际意义也越大。4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见表3。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成本-效果比值最低,所用费用最少的是利培酮组方案,因此简单的从成本-效果比和实用性来说,此次研究的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利培酮组。但是,医生选择最佳方案不仅要考虑成本最低,还应注重防治措施的社会效果,因此最佳治疗方案不仅要成本最合理,其疗效也要最好,安全也要最佳。因此利培酮方案虽然治疗成本-效果在4组中最低,但发生不良反应率却最高,高达32.5%,所以不应该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在4组中,齐拉西酮方案的显效率不仅最高,而且也有最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把各方面因素综合,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齐拉西酮方案,因为其成本-效果在4组中较低,而且不良反应较少、轻,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的例数不足,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在内,这些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些偏差,今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学礼.现代精神疾病诊断及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85.

    [2]肖春玲,陈彦方,韦君美,等.精神分裂症382例七轴诊断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