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36436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7期
     2 UC的药物治疗

    2.1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ates,ASA)

    5-氨基水杨酸(5-ASA)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的一线药物,也是UC缓解期维持治疗的主要药物[7],但维持治疗的疗程目前尚无一致意见,多数学者主张至少1~2年[8],也有学者主张用至少4年或更长时间[1]。由于5-ASA口服后易被胃酸破坏而失效,因此临床上常通过下述途径给药,以便5-ASA在结肠病变部位发挥药理作用。

    2.1.1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 SASP肠溶片可在小肠吸收,结肠局部抗炎作用欠佳,其缓释或控释剂型有效克服了此弊端,可使UC病情缓解率达80%以上。活动期UC用量为3~4 g/d,分4次口服,症状缓解后改为2 g/d作维持治疗。SASP价格低廉,但恶心、上腹痛、腹泻、头痛等用量相关性不良反应比较常见,餐后服药可减轻上述消化道反应;另外,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过敏反应亦较常见,因此服药期间应定期行血常规检验,出现上述反应时改用其他药物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