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22
编号:13820237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出血及缺血风险的评估效果(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2
     2.3氯吡格雷治疗窗口

    依据ROC分析,将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分为三个区间:≤15.0%、>15.0%~43.7%、>43.7%。这三个区间内发生出血及血栓事件的人数分别为26和1例、9和5例、17和0例。其中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15.0%~43.7%时,出血及血栓事件的总人数最低(图3,封四)。

    3讨论

    内皮损伤基础上的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是ACS发病的关键,PCI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术后预防缺血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由于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并不能减少缺血事件,反而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因此不推荐进行阿司匹林相关血小板反应性常规筛查,也不推荐根据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增加阿司匹林剂量[11]。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P)2Y12受体,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是PCI后双抗治疗预防缺血事件的主要机制之一。不同个体对氯吡格雷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有研究表明,影响VPR的因素很多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