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613
编号:13625166
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3
     【摘要】目的:探析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对提高早期先兆流产妇女保胎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77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成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孕酮水平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先兆流产妇女采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孕妇孕酮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

    【关键词】黄体酮;间苯三酚;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效果

    由于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早期先兆流产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早期妊娠中,早期先兆流产属于比较常见的病理情况,发生率高,在妊娠女性中,出现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约为10%~15%,且早期先兆流产占到流产总数的60%~80%。针对此现象,怎样能使保胎治疗更安全有效,一直都是临床工作者需要积极探讨的课题。我院采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接收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77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年龄26~37岁,平均年龄(29.2±2.4)岁;孕周7~13周,平均孕周(9.1±0.6)周。观察组39例,年龄27~38岁,平均年龄(30.2±2.5)岁;孕周7~15周,平均孕周(9.6±0.5)周。在所有患者中,有46例为经产者,有31例为初产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选人标准

    第一,孕周处于16周以下。第二,通过B超检查,对宫内妊娠病症予以确定。第三,患者存在腰腹部疼痛症状,阴道发生少许出血现象,白带有血性或者呈暗红色。第四,通过参考《妇产科学》对早期先兆流产妇女的诊断治疗标准予以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1)患者在停经12周期间,仍伴有阴道出血的现象,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腰酸、下腹坠痛等病症;2)通过B超检测发现,孕囊在宫内,显示胎心和胎动;3)经妇科诊断检查,已明确宫颈是导致阴道出血的原因,宫口未开,胎膜无破裂现象,孕周和子宫大小相符。

    1.3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肾、肝和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排除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宫内感染与出血性疾病等症状者。

    1.4方法

    予以对照组黄体酮(生产厂家: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2020533;规格:1mL:20mg)治疗,采用肌肉注射方法,用量20mg,每天治疗一次。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苯三酚(生产厂家: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85;规格:40mg)治疗,黄体酮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间苯三酚用法为在50mL葡萄糖5%溶液中加入80mg问苯三酚,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每天治疗1次。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为7天。

    1.3疗效评价标准

    保胎成功: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下腹痛病症已完全消失,已不存在阴道出血现象,经B超检测发现,胚胎有存活现象,患者可继续妊娠;保胎失败: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的阴道流血与下腹痛现象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经B超检测发现,胚胎发育呈不良趋势,最终妊娠停止。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5数据处理

    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孕酮水平变化情况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水平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情况

    经治疗,在对照组38例患者中28例保胎成功,占其比例73.68%;在观察组39例患者中36例保胎成功,占其比例92.31%。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57)。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均予以肾功能、肝功能,以及尿常规与血常规等检查,均不存在明显异常。对照组38例中,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皮疹,2例头痛,3例胃肠反应,不良反应率18.42%;观察组39例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头痛,2例皮疹,2例胃肠反应,不良反应率12.82%;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轻微,未影响治疗。

    3讨论

    由于顾虑不良妊娠结局现象发生,不少先兆流产患者对保胎治疗均予以放弃,而采用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但此做法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比如生殖系统受感染、流产不全和产道受损等,严重者则发生继发性不孕现象,对患者的生育健康也会带来一定危害,甚至给患者留下不育遗憾,加重流产者的痛苦。所以,积极探讨安全、有效的保胎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发早期先兆流产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和黄体功能不足等为常见因素13]。在上述因素当中,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导致先兆流产的占其全部的25%~60%。在妊娠早期阶段,卵巢黄体是分泌天然孕激素的主要腺样体,它对妊娠的维持非常重要,不但能抑制子宫收缩,而且还能促进子宫内膜及时转换,帮助受精卵着床及胚胎发育。如果黄体发育有异常现象发生,则会导致孕激素分泌与合成不足,造成子宫内膜转化不良现象发生,最终形成先兆流产。所以,针对由于黄体功能不全产生的先兆流产现象,可以通过黄体酮治疗补充孕激素,此治疗方法可靠有效。人工补充黄体酮可以有效补充孕激素分泌不足,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通常多应用在早期阶段。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对黄体功能不全造成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药物治疗,其保胎效果显著。但临床实践治疗也发现,实施单一黄体酮药物治疗,保胎效果仍有提升空间,而且疗效缓慢,且如果患者长期并大剂量服用,还可能会引发子宫内膜粘连现象,增加流产率,甚至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的发生。

    间苯三酚是一种平滑肌解痉药,属于非罂粟碱类,以及亲肌性非阿托品类,具有较强的亲肌性,主要作用是缓解痉挛的平滑肌,同时此药物不存在抗胆碱作用,能有效减少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避免一系列副作用现象发生,比如心率加快和低血压等,也不存在致突变和致畸形。间苯三酚在以往妇产科临床治疗中,主要应用在痛经和产程延滞当中。随着近几年研究的深入,在先兆流产中应用间苯三酚,其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关注。在杨怡凤、庄倩、吕翠等研究显示,实施间苯三酚能对宫缩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胎心率得到改善,下腹部疼痛现象得到缓解,改善阴道出血现象发生,使保胎成功率有所提高,且极少发生不良反应。赖俏红、杜丽云等研究显示,针对因先兆流产导致腹部坠涨现象,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间苯三酚药物,不但能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而且不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同时,间苯三酚药物的实施,还不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跳加快及低血压等现象,能有效减少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使患者的早孕反应得到改善;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合治疗,显著缩短了用药时间,还提高了妊娠成功率。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应用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是92.31%,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的成功率是73.68%,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孕酮提高水平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联用,能使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得到改善,有效提高保胎效果。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轻微,未影响治疗。

    综上所述,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予以黄体酮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孕酮水平,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http://www.100md.com(陈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