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5.21
编号:81773
身上三处“泥”,不要随便抠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1日 生命时报 2019.05.21
     抠肚脐易感染 挖鼻孔伤黏膜

    身上三处“泥”,不要随便抠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杨国山

    本报记者 李 爽

    身上长了泥,洗澡时候我们都会搓掉。但是有三处的“泥”,最好不要随便抠,否则会引起问题。

    肚脐里的“泥”,抠掉易感染。肚脐位置低,里面总是有黑色的东西,但是又很难抠掉。这些物质多为皮肤自然代谢的分泌物,包括脱落的上皮细胞、人体分泌的皮脂,还有一些外界的灰尘,本质上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泥一样,并无危害。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杨国山表示,用力抠肚脐会损伤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情况,感染后多不能自行愈合。如果实在想清理,可以用棉签蘸取沐浴液或食用油,轻柔地涂抹,从边缘一点点向里清洁。清洗时用棉签蘸浸温水轻轻擦拭,最后用棉球等擦净肚脐,使其干燥。有条件者最好去附近社区医院处理。

    掏耳屎,小心刺破鼓膜。耳朵痒时,人们总忍不住掏掏耳屎。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宋海涛介绍,耳屎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灰尘进入耳道;而且耳屎具有特殊的味道,可防飞虫误入。经常掏耳朵,会导致耳朵发炎,且耳挖勺、棉签等深入耳道后,对深浅控制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如鼓膜被刺破穿孔,会有失去听力的风险。耳屎可借咀嚼、张口等形式自行排出,只有排出不畅时,才需要掏耳朵,最好去医院处理。耳朵痒时建议先拍一拍,如觉得有异物,可用棉签稍微探入和擦拭,不要用指甲等尖锐物;挖耳勺可以用,但是要注意力度,而且不要频繁挖;有些人存在越抠越痒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湿疹或外耳道炎。

    挖鼻子,黏膜脆弱易受伤。宋海涛表示,鼻腔由黏膜组成,非常脆弱。鼻腔黏膜的腺体会分泌保护、湿润鼻子的物质,干燥后就形成了鼻屎。用手指抠鼻、用纸巾硬擦、用力擤鼻涕,都很容易造成鼻黏膜受损或出血。另外,指甲缝携带大量的细菌,经常抠、挖鼻孔,鼻前孔等部位会残留许多细菌,可能造成鼻腔感染,诱发鼻前庭炎、鼻前庭疖肿等鼻内炎症,还会导致感冒。有鼻屎时,可以用清洁的棉签蘸浸温水来清理。对于硬痂,可以涂一些薄荷油、橄榄油等油性物质湿润后再冲洗。擤鼻涕时,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边。▲, 百拇医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