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8
编号:87807
一次意想不到的送别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8日 生命时报 2020.09.18
     一次意想不到的送别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王秀丽

    2008年12月的一天,我结束了在地震灾区四川省绵竹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疗支援工作,前去病房与同事们告别。刚走出病区,就看见她端坐在走廊的长木凳上,怀里抱着一个包裹得很严实的孩子,旁边凳子上放着一束鲜花。见我出来,她站起来,把鲜花拿在手里,笑盈盈地看着我。这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白白的面庞,乌黑晶亮的眸子,两条麻花辫笔直垂挂着。看着她和怀里的孩子,我想起了一个月前那个凶险的夜晚……

    那段时间,灾区的居民、患者和我们医疗队都住在江苏省对口绵竹市援建的板房里。大震之后时不时还会有小的余震,安全起见,板房医院建在郊区空旷地带。临时搭建的医院设备相当简陋,虽说也配备了手术间、住院病房和门急诊,但医疗条件堪忧,比如,手术前洗手只能用一块肥皂就着流水冲刷了事。由于医疗条件和人员有限,那段时间较困难的妇科择期手术,我们都会尽量转往上级医院。我们救治的大多数是无法预判的产科患者,那个在走廊等待我的川妹子,便是其中之一。
, http://www.100md.com
    记得那天夜里已是凌晨1点多钟了,我接到医院的电话,说有个23岁的产妇,在当地乡镇卫生院试产2小时未成功,紧急转入我院,现在已经折腾得没力气了,需要我赶快到科室救治。我们的住所就在板房医院旁边,我放下电话,拿起手电筒很快赶了过去。

    一进产房,就听当地医生用四川方言对她说:“江苏的专家来啦!你放心,娃儿不会有事的!”只见产妇满头是汗,头发湿哒哒地贴在脸上,眼神中尽是疲惫和期待。我上前听了一下胎心,发现宫缩时胎心明显减慢。再一查胎位及产道条件,心下一惊——不好!胎位不正,再试产下去孩子怕是保不住了。 “立即剖宫产!”一声令下,值班医师和护士长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手术准备工作。我带着一位住院医生,连同护士长一起奔向手术室。考虑到产妇此前已试产了几个小时,可能会因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进手术室前,我叮嘱家属:“你赶紧先去急诊开两支缩宫素来。”

    很快,孩子顺利出生,是个白胖的男孩,哭声在深夜里格外响亮。竟有7斤2两!也难怪身材娇小的母亲生不下来了。然而,就在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我发现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明显增多。果然,发生了产后大出血!“赶紧上缩宫素!”一屋子人等待我做决定,我只能先出此下策,缩宫素是所有促宫缩剂中最普通的,药效也一般,但这是在灾区的唯一选择,我只能背水一战。
, http://www.100md.com
    两支缩宫素用上,无效;又开两支,还是无效。此时,面对子宫缝合后宫缩仍然较差的情形,我心里是无助和颤抖的,毕竟这里不似平日在自己科室,此时的我孤立无援。看着血液继续奔涌而出,我迅速地在脑海中盘算下一步的计划。一是输血,但拿血得去德阳市人民医院,前后要耗费2个小时,等不起;二是捆绑子宫,但是捆绑后若不能止血,便是耽误救命;三是切除子宫,但她还这么年轻……我没有时间再犹豫了,否则即使切除子宫,患者出血太多也无法保命。“能保首先是保!先捆绑缝合子宫!”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我很快地将子宫进行了捆绑缝合。万幸的是,子宫捆绑之后出血很快减少,最终产后出血终于止住了。手术结束时,我一身凉凉的汗水。整夜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谢谢您,江苏专家,谢谢您救了我!”回忆被好听的川妹子方言打断了。我望着她,这个被我从死神手中抢来的患者,这个在地震劫难中顽强生存的母亲,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自豪。那天,她特意抱着娃从家赶来,用炽热而质朴的情感,为我送行。这一次意想不到的送别,让我永记在心。▲

    (何雨田整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