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15
编号:87217
“课上不讲课下讲”缺师德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12.15
     “课上不讲课下讲”缺师德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朝军

    “课上不讲课下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畸形表现,一直让人深恶痛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的一次记者会上第一次提到“课上不讲课下讲”问题,随即引发大量讨论。尽管很多教师对这一说法不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部分地区的个别老师确实有刻意引导孩子课下进行一对一辅导之嫌。

    所谓“课上不讲课下讲”,即个别教师对原本应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只进行略讲或一带而过,然后在课下通过一对一辅导或借助校外培训班再详细讲解。这种看起来只是授课方式和地点的简单改变,却在事实上违反了国家法规。2018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有关教师的资格。

    得益于此,大部分城市的教师违规办班现象得到了遏止,但在管理不甚严格的部分地区,教师参与或者直接进行收费补课、有偿办班的问题还时有发生。一些家长为了追求更高的考试成绩,主动花钱为孩子寻找培训机构补课或者干脆央请教师有偿为孩子补课的意愿,更在无形中为“课上不讲课下讲”创造了机会和存在空间。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或客观需求来说,课外辅导都不是绝对的“禁地”。因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真正为教育制度所不能接受的是,教师将课外辅导变成一心谋利的工具,并因此敷衍校内的本职工作。这一行为显然有违师德。因此,除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家长理性认识孩子成才与分数的关系外,准确定位课外辅导培训的性质并严格管理,也是遏制“课上不讲课下讲”现象的措施之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