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1.19
编号:90635
各国帮孩子化解如厕尴尬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1.01.19
     各国帮孩子化解如厕尴尬

    编者的话:学校里明明有厕所,但小到幼儿园的孩子,大到小学生,甚至初高中生宁可憋一天,也要等回家后再上。孩子们为何不愿在学校上厕所?近日,“日本厕所研究所”找到了答案,自理能力差、厕所不卫生、没有门被“围观”、害羞等都是阻碍孩子们在校上厕所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国家开动脑筋,帮孩子们解决如厕尴尬。

    本报驻德国、日本、美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李 莹 张东秀

    德国从小就上“厕所课”

    德国民调机构调查显示,目前德国有36%的孩子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原因是他们认为厕所卫生状况差;约2/3的孩子表示,厕所保洁应该更加频繁。对此,德国洪堡大学医学院研究员迪特里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现在的孩子对如厕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疫情期间,但忍着不便又容易憋坏身体。
, 百拇医药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起,德国政府就开始推动厕所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两岁左右,家长就让孩子与可携带的“儿童厕所”亲密接触,这种厕所看起来像玩具,体积小,能让孩子对厕所形成早期认识。稍大一些,家长会教孩子坐在成人马桶上如厕。不过,这些马桶都装上了可调节的马桶圈。孩子如厕时,只要翻下儿童圈即可,还有一把小梯子,孩子可以爬上去如厕。3岁进入幼儿园,上厕所也是一件大事。第一天,老师会带孩子们一起到厕所,学习如何上厕所。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里,厕所都是不分男女的。而且,大人们会教育孩子不要站着尿尿,以免把马桶圈弄脏。在德国人看来,这是尊重女性的表现,也是保持厕所洁净的方式之一。

    到了小学,孩子们则要开始深入学习厕所知识。比如厕所的历史,城市怎么处理粪便,如厕与健康等。许多学校还与厕所组织合作,邀请专家担任辅导员,与孩子们讨论厕所和排便问题。每个城市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厕所游”,从小认识城市厕所文化。比如,柏林目前有300多个公厕,游览时,孩子们从柏林近卫军团广场一个建成于19世纪的古老厕所开始,然后参观波茨坦广场上的帝王厅厕所,最后一站是一家名为“厕所”的餐厅。
, 百拇医药
    “厕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迪特里希认为,要让孩子喜欢上厕所,除了“厕所课”外,学校和社会的厕所建设和厕所清洁也非常重要。比如,德国每个学校和公厕都设有无障碍设施,并定时定点清洁。此外,德国还规定,除了街头公厕外,博物馆、购物中心、餐馆等公共场所的厕所也要向民众开放。▲

    日本将蹲便改为坐便

    日本厕所研究所曾针对47个都道府县共4833名小学生进行“排便与生活习惯”调查,结果发现,每5名学生中就有一人有便秘问题,每两人中有一人“不在校内排便”或“强忍便意”。回答“在校内很难排便”的小学生中,不少人给出的理由是“不想被朋友知道”“用不惯蹲坑”或“怕被嘲笑”。琦玉市立医院儿童外科部长中野美和子表示:“孩子强忍便意,时间久了,不仅容易导致便秘,还会出现上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心理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2018年以前,日本公共卫生间大多数是蹲便,但近两年各地纷纷开始进行改造,将坐便改为坐便,尤其是学校改造速度最快。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奥运会影响,日本为了适应不同国家人的需求,所以将厕所改成了更多人方便使用的坐便,而且有温水洗净功能,学校厕所也因此成为重点整改对象之一;二是因为不少家长反映,家里普遍都是坐便,但学校是蹲便,孩子腿部力量较弱,蹲厕时间稍长就会小腿酸胀,所以孩子宁可憋着,也不愿意在学校如厕。一些低年级学生有时因为强忍内急,还会尿裤子,遭到同学嘲笑,这让孩子特别尴尬,今后更怕在学校上厕所。
, 百拇医药
    学校对于家长的意见非常重视,纷纷加以改造,以减少学生的如厕问题。不少学校设置了“大便教室”,老师扮成“大便先生”为孩子们授课,告诉他们大便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还带着孩子们用黏土做各种形状的“大便”,告诉他们:哪种大便健康,哪种不太健康,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什么,长期憋着不排便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而且,越来越多学校加入厕所蹲便改坐便的活动中。东京和周边几个城市在政府主持下,进行了厕所改造,其他城市也在陆续改造中。除了医院等特殊需要蹲便的地方外,公共厕所全部改为坐便,同时尽量配备先进的智能马桶,以方便大家如厕。▲

    美国幼儿园配备如厕训练椅

    美国孩子也存在不愿在学校上厕所的问题。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厕所,或问到关于如厕问题时遮遮掩掩。据调查,每12个美国5~12岁儿童中,就有一人存在尿床、漏尿和便秘问题。

, 百拇医药     美国儿科医生珍妮丝·希德表示,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5点原因:一是由于大多数孩子已经习惯了家里的马桶,在学校如厕后过大的冲水声会吓到他们;二是因为孩子有如厕需求时,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老师报告,让上厕所这件事变得众所周知;三是很多孩子羞于向老师要卫生纸;四是年龄稍小的孩子可能会担心上厕所时没有将排泄物排到马桶里而被老师批评;最后,大多数孩子更愿意花时间在玩耍上,所以会憋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大多数幼儿园都会配备如厕训练椅,但要说服幼儿坐在便盆上绝非易事。有些小朋友害怕,另一些则不感兴趣。幼儿园老师巴克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带一个已经接受过如厕训练的孩子做示范,然后再让其他孩子尝试。”如果孩子拒绝,老师会在几个小时后再次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如厕。另外,许多日托所会在厕所里“藏”一些漫画如厕书,帮助孩子们养成有便意马上上厕所的习惯。还有一些幼儿园在厕所里粘贴了画报,当孩子成功完成一次如厕,就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下面贴一张贴纸,这个方法能有效激励孩子如厕。

    对于已经开始有性别意识的小朋友,很多幼儿园会将每个厕所或便盆独立出来。当小朋友有如厕需求时,必须关门,以保护隐私,还能避免尴尬。大一点的孩子,学校会安排老师每过一段时间询问孩子是否有如厕需求,有的小学还提供意见收集表,让孩子们自由提出对学校如厕设备的建议。同时,规定老师不得拒绝孩子的如厕请求。▲, 百拇医药